“云液满,琼杯滑。长袖起,清歌咽。”在宋代词人辛弃疾笔下,中秋的酒是必不可少的。
说起来,中秋除了赏月、吃月饼,还有饮酒的习俗。中秋节饮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,汉朝的天子在八月里要饮用酿制工艺极其复杂的“ 酎酒”。唐代有登台观月、饮酒对月的活动。到了明清,赏月、饮酒之风更甚。
9月26日晚,鄞州区钟公庙街道后庙社区在带梦胡同开展了一场“佳酿迎中秋,醉美赏秋月”活动,喝桂花酿、DIY花式果酒,让居民度过了一个别样的中秋。
百搭酒酿,碰撞出不同的美味
酒酿色泽白亮、温润甘甜,可谓老少皆宜。家住后庙新村的毛灵恩是地道的宁波人,她的奶奶经常在家制作酒酿,从小耳濡目染的她,早就成了酒酿达人。
“糯米饭要先放置待凉,再把酒曲碾碎成粉末拌入米饭。大家要在米饭中间挖个圆孔,倒入一碗水,用一条小被子把锅裹起来。”活动现场,毛灵恩一边向大家展示制作过程一边讲解。比如现在这样的天气,可以不用裹小被子,一般放置两天左右,美味的酒酿就做好了。“中秋佳节,我们宁波人的餐桌上,酒酿圆子、酒酿米糕是必不可少的,代表着一家人团团圆圆、蒸蒸日上。”
毛灵恩说,酒酿很百搭,和不同食物搭配可以碰撞出不同的美味。比如,酒酿糖水蛋、酒酿小圆子、酒酿米糕等。如果在酒酿糖水蛋里再添上几个桂圆,那就是老底子的待客之道。
“90后”迷上DIY果酒
“举杯邀明月,中秋佳节,和亲朋好友相聚,少不了小酌几杯,今天我要给大家推荐几款果酒。”来自后庙社区的“90后”青年社工王可琼,制作果酒5年了。春天的梅子、夏天的荔枝、秋天的柚子、冬天的山楂……在她眼里,万物皆可泡酒。
说起制作果酒,王可琼是受了父亲做杨梅酒的启发。每年杨梅季,父亲会特意留一些品相好的杨梅投进酒坛,制作杨梅酒。杨梅酒是父亲每餐的标配,每逢家人出现肠胃不适、高温中暑时,浸泡在白酒里的杨梅更是一剂“万能良药”。
前几年,王可琼开始DIY各种果酒,而且一发不可收拾。睡前小酌一杯,有利于提高睡眠质量。在不断尝试中,她慢慢摸索出酿果酒的“秘籍”。一般首选梅子、杏子等酸性水果,这些酸果经过酒、糖以及时间的浸润,会呈现非常饱满的风味。而诸如桃、荔枝、苹果等偏甜的水果,可以根据果子的酸甜度减少糖的放入量,或者加入柠檬一起泡,口感更佳。
现场,她熟练地将干净的橙子切片,然后一层橙子一层糖在罐中均匀铺平。反复几次后,再将白酒倒至九分满,封罐等待发酵。这样,一瓶简单的果酒就制作完了。
曲酿里的家乡味道
来自丽水市景宁县畲乡畲族人林晓兰是一位新宁波人,她在活动现场给大家“安利”了一款地道的家乡酒——景宁红曲酒,色泽鲜红,酒味甘醇。
她说,家乡的红曲酒历史长达2000多年,具有活血化瘀、健脾暖胃的功效。重要节日,家家户户都要酿上些许红曲酒,客人上门要先饮三杯。
红曲酒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,采用天然水、糯米、红曲、优质白酒经两次发酵精心酿造而成。先将糯米沥干,等所有的糯米都蒸成米饭后,倒入准备好的大水缸中。加入适当比例的水以及红曲,再盖上盖子,等待红曲发酵两次。这款红曲酒拥有胭脂般的喜庆颜色,“颜值”很高。“这是因为加入了我们景宁当地的一种长在小竹上的野生菌,所以红得特别喜庆。”林晓兰当场解开了谜底。
活动现场,她特意带来了自制的红曲酒,邀请后庙社区党员、网格长和居民品尝,和大家一起分享家乡的味道。(甬派新闻客户端)